12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面對這一關鍵節點,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哪些成績,接下來又將從哪些方面重點攻克難關?不妨來一起看看:
明確考核指標 推進實時監控
自2020年1月1日起,垃圾焚燒發電廠中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5項常規污染物濃度將向社會公開。同時規定了爐溫控制不低于850℃的限值。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
早在兩年前,生態環境部就已要求全國所有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施“裝、樹、聯”,即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在廠區門口豎立電子顯示屏公布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而在以往,對排污單位超標排放行為的結果認定,主要還是以人工監測為主。
截至目前,與生態環境部聯網的垃圾焚燒廠已達到401家。屆時,哪座焚燒廠超標排放,哪座焚燒廠工況不穩,皆一目了然。
打響并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一直在路上
“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對于即將迎來收官階段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來說,始終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亦如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所言,“滾石上山到半山腰,逆水行舟到水中游,唯有勇往向前、別無他途?!?/p>
對環境經濟關系,環境經濟是正相關,不是對立面。作為環境治理重點行業,包括有色、鋼鐵、建材、電力在內的多個行業產能仍快速釋放。公開數據顯示,在2019年前11個月里,高耗能工業增加值、產品產量及重點區域產能釋放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顯著高于5.6%的全國工業平均增速。而無論是黑臭水體治理還是大氣污染防治,北京、浙江等地均取得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重利好。
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生態環境部在“十四五”還將繼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強化“量身定制”方案
“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突出重點。盯住三類重點,即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藍天保衛戰將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長三角作為重點區域。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個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39個城市開展“一市一策”長期駐點,專門派出專家團隊進行定點幫扶。
將鋼鐵、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作為重點行業。將秋冬季污染防治、柴油貨車、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作為重點問題。根據實際情況主要將企業分為三類,對守法意識強、管理規范、記錄良好的企業減少監管頻次,做到無事不擾;對群眾投訴反映強烈、違法違規頻次高的企業加密執法監管頻次,依法懲處違法者。對主觀希望治理,但能力不足的企業重點加強幫扶指導。
分級分類治理。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按環??冃椒旨壒芸?,A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可以不采取應急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減少減排措施,C級企業正常減排。